2月28日的午后,一位頭稀疏花白的老人,在一位身著軍裝、胸前掛著勛章的年輕人攙扶下,緩緩走進教室。老人的身形略顯佝僂,泛白褪色的老式軍裝被風掀起褶皺。
“哇……”眼尖的學生們發(fā)出了驚嘆聲,雷鳴般的掌聲熱烈響起。在大家的目光注視下,老人胸前佩戴的14枚勛章格外耀眼。
“你們能在16歲的年紀坐在這么好的教室里學習,多好啊!我16歲的時候,已經離開家參加游擊隊了……”
夏友榮向學生們講述曾經的崢嶸歲月。
老人緩慢而堅定地走上講臺,看著臺下那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龐和期待的眼神,老人打開了回憶的話匣,將孩子們帶回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在老人徐徐的講述中,克拉瑪依市高級中學高一(10)班開展的“穿越時空的英雄頌歌”愛國主義主題班會也漸入佳境。
紛飛戰(zhàn)火中勇往直前
老人名叫夏友榮,生于1930年,16歲參加游擊隊,17歲加入新四軍。今年95歲的他是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功勛老兵,也是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一代建設者。
“我們乘著大小船只,在炮火的掩護下,劃向對岸?;鸸庥臣t了江面,子彈在我們身邊飛過,好多船都被敵人的子彈打穿、打翻。”
講起自己在那場著名的解放戰(zhàn)爭——渡江戰(zhàn)役中的經歷,夏友榮既自豪又傷心,“很多戰(zhàn)友掉進了江里,我也掉進了江里,但我們不會丟掉自己的武器。我的戰(zhàn)友重機槍手張立堂就犧牲在我面前,臨終前還緊緊抱著他的重機槍?!?/p>
這場戰(zhàn)役后不久,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
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屏住呼吸,思緒跟隨老人的講述,飛至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戰(zhàn)爭打響,為捍衛(wèi)來之不易的和平,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夏友榮和戰(zhàn)友們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戰(zhàn)爭之中。
“那時候,我們的裝備遠遠不如敵人,但我們有一顆不怕死的決心?!毕挠褬s緩緩說道。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運輸線是敵人重點轟炸的目標,運輸兵奇缺,傷亡率也極高。夏友榮主動要求加入運輸兵隊伍。
“在金城戰(zhàn)役中,我們完成任務后,在返回途中遇到了敵機轟炸,班長常渝第一個發(fā)現敵機,給我們發(fā)出信號,可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躲避,當場犧牲了。我被震聾了一只耳朵,昏迷了兩天才蘇醒。”講到這里,夏友榮哽咽著紅了眼圈。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后,作為稀缺的運輸兵,夏友榮又留在朝鮮3年,幫助朝鮮開展戰(zhàn)后基礎設施建設,直到1956年才回到祖國。
當時,新疆發(fā)現了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夏友榮響應國家支援邊疆、建設邊疆的號召,來到克拉瑪依工作。
在戈壁沙灘肆虐的狂風中,夏友榮和同事們睡過戈壁、扎過帳篷,后來住的地窩子也常常被黃沙掩埋,但他們懷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崇高信念,冬戰(zhàn)嚴寒、夏斗酷暑,將克拉瑪依建設成了如今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老了,我的戰(zhàn)友和同事們大多數都離開人世了,但克拉瑪依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國家也越來越好了,以后的克拉瑪依和我們的國家,還要靠你們年輕人來建設,希望你們好好學習,把克拉瑪依和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夏友榮叮囑學生們。
喀喇昆侖山上的堅守
當穿著軍裝、身姿挺拔的劉宗岳走上講臺時,孩子們望向他,臉上滿是羨慕和崇敬。
劉宗岳眼含熱淚地向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從軍經歷。
今年31歲的劉宗岳是土生土長的克拉瑪依人,也是一名剛剛退役的軍人。當同齡人還幸福安逸地做著“油三代”“油四代”時,13年前,18歲的劉宗岳已經穿上戎裝,在喀喇昆侖山上,用12年的青春和付出,守護祖國邊境線的安全。
喀喇昆侖山平均海拔超過5500米,最低氣溫-40℃以下,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0%,環(huán)境極其惡劣,被稱為“生命禁區(qū)”。
要想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堅守,負重20公斤跑10公里、臉盆裝水憋氣訓練等一系列魔鬼式訓練是常態(tài),劉宗岳和戰(zhàn)友們的手腳長期處于破皮、流血、化膿、結痂的循環(huán)狀態(tài)……
日復一日的魔鬼式訓練堅定了劉宗岳和戰(zhàn)友們堅守“生命禁區(qū)”的決心和勇氣。
“上山前夕,班長讓我們每個人寫家書和請戰(zhàn)書,我們都笑了,大家說,這都什么年代了,還寫信呢。這時候,一名老兵說,萬一我們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給父母親的是家書,也是遺書?!?/p>
劉宗岳講到這里時,哽咽著說不下去了,講臺下的學生們,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真正的挑戰(zhàn)來自上喀喇昆侖山之后。
上山1個月后,劉宗岳臉上的皮一層一層地脫落,指甲蓋凹陷,手上全是凍裂的傷口……因為道路不通暢,劉宗岳和戰(zhàn)友們每天只能吃壓縮干糧。
“小時候把壓縮干糧當零食,喜歡得不得了,但在山上天天、頓頓地吃,有時候寧愿餓著也不再想吃一口了?!眲⒆谠勒f。
2020年6月15日,是劉宗岳記憶最深刻的一天。
劉宗岳說:“那一天,我們守在邊境上用望遠鏡觀察時,一頭驢從外方邊境沿著河灘朝我們走來,我們瞬間高度緊張,誰也不知道這頭驢身上帶著什么。但沒有命令,我們誰也不能離開山頂,只有緊盯著驢,好在后面驢走遠了。”
“當我們接到命令,撤回原先的駐扎地時,聽到了前方兄弟部隊有戰(zhàn)友犧牲的消息,后來才知道陳祥榕也在其中。如果當時我在,我也會和陳祥榕一樣,沖在最前面。”劉宗岳眼含熱淚地說,“在喀喇昆侖山上的每一天,守在邊境線的每一天,都讓我懂得了責任和使命的份量?!?/p>
青春少年心中的回響
聽完夏友榮和劉宗岳的講述,學生們的掌聲更加熱烈,他們迫不及待地與夏友榮和劉宗岳發(fā)起了對話。
“夏爺爺,您當年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面對敵人的炮火,害怕過嗎?”
話音剛落,教室里一片寂靜?!芭?!”夏友榮緩緩抬起頭,提高了語調:“怕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身后是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是我們剛剛開始的新生活,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比敵人的炮火更強大,想到這些,害怕就被壓在了心底?!毕挠褬s的回答讓學生們的眼中充滿了敬意。
“哥哥,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有想過放棄嗎?”
面對學生的問題,劉宗岳回答說:“雖然喀喇昆侖山的條件很艱苦,但我從未想過放棄,因為我們巡邏的每一個腳印,我們堅守的每一天,都讓我覺得和我的祖國在一起,那種神圣感和使命感超越了一切?!?/p>
劉宗岳的話才說完,一位學生迫不及待地提問:“那當你聽到陳祥榕犧牲的消息后,你害怕嗎?”
“講真的,我們并不害怕,甚至我們都希望自己是他,為保衛(wèi)祖國犧牲,這是軍人的光榮。陳祥榕犧牲時不滿19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他生前在日記中寫下的‘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誓言,已經成為所有戍邊軍人的精神象征?!眲⒆谠勒f。
大家被陳祥榕的故事深深打動,不少學生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陳祥榕烈士身上有一種純粹的愛國精神,這種精神讓他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踐行誓言。我要向他和劉宗岳哥哥學習,做一名勇敢無畏的人。”學生沙木卡爾·夏力卡爾說。
學生王凱樂說:“身處和平年代,我無法像夏爺爺和劉宗岳哥哥一樣去戰(zhàn)斗,但我也有我的‘戰(zhàn)斗’,我會拿好筆桿,好好學習,將來報考航海專業(yè),做一名優(yōu)秀的海軍戰(zhàn)士?!?/p>
班會結束后,黑板上“致敬英雄,擔當未來”8個大字格外醒目,學生們圍在夏友榮、劉宗岳身旁,舍不得離開。
學生們紛紛表示,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都有無數的夏爺爺和劉宗岳哥哥守護著我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以后努力工作、好好生活,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做一名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