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江這次月考成績又名列前茅!”近日,國網(wǎng)克拉瑪依供電公司員工肖娜娜在“十人行助學群”里看到組長發(fā)布的消息,忍不住和同事分享這份喜悅。而在該公司另一間辦公室里,該公司團支部書記王犇手中的“稻草計劃”資助臺賬上,青島兩名受助學生的月考成績也格外亮眼。從云南大山深處到黃海之濱,從“十人行”到黨團聯(lián)動,國網(wǎng)克拉瑪依供電公司電力人正以點點微光,匯聚成跨越千里的助學暖流。
故事始于2022年秋天一則朋友圈。彼時,肖娜娜偶然刷到一條“招募10位伙伴共助1名困難初中生”的倡議:云南省玉龍縣文筆中學初三學生楊江,成績常年穩(wěn)居年級前列,還是省級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是老師眼中的好苗子??蓷罱谋澈?,是令人揪心的困境——父親常年患病無法干重活,七旬爺爺需專人照料,全家生計僅靠母親打零工支撐。微薄的收入既要應付日常開支,又要承擔楊江的生活費,他的求學路隨時有可能中斷。
“不能讓好苗子因家庭困難折翼!”肖娜娜率先響應,又聯(lián)絡疆內(nèi)外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快組成了10人助學小組。為了讓資助透明可持續(xù),小組成員共同定下規(guī)則:每人每月通過群收款匯集善款,組長專人對接楊江及其班主任、家長,按月轉(zhuǎn)賬至指定賬戶;每學期至少1—2次與班主任深度溝通,了解楊江的學習進度、生活困難與心理變化;首期資助定為一學年,期滿商議續(xù)期,若有成員退出則及時補招,保障資助不中斷。在10人的守護下,楊江的求學路愈發(fā)穩(wěn)健。2023年的中考,楊江不負眾望,考入當?shù)刂攸c高中。今年升入高二年級的楊江成績依舊穩(wěn)居前列。
這份愛心火種在不斷傳遞蔓延。2024年7月29日,國網(wǎng)克拉瑪依供電公司黨建部同事的一通電話,讓該公司團支部書記王犇與助學公益結(jié)下不解之緣。當時,黨建部需團委協(xié)助招募資助力量,王犇毫不猶豫接下這份責任。從當天起至今年6月底,她通過“稻草計劃”,聯(lián)合28位資助人共同幫扶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一名曾申請云南希望工程獎助金的初中生。雖因家庭變故,孩子最終選擇踏入社會務工,但這段經(jīng)歷卻在王犇心中埋下更深的公益種子:“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若以團支部團支書身份凝聚團員,借黨團影響力發(fā)動身邊人,定能幫到更多孩子?!?/p>
今年7月11日,她主動聯(lián)系“稻草計劃”發(fā)起人郭崇斯,得知兩位退役軍人的子女亟需資助,便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給黨支部成員。倡議迅速得到響應,自8月至今,國網(wǎng)克拉瑪依供電公司5名黨員、團員攜手其他17位資助人,通過“稻草計劃N+1”模式,為山東省青島市的兩位受助生筑起成長后盾,讓孩子們在關愛中安心求學。
從2022年的“十人行”,到如今的黨團聯(lián)動;從被動響應到主動牽頭;從個體參與到凝聚更多力量,國網(wǎng)克拉瑪依供電公司電力人的助學路越走越寬。“微小的善意或許力量有限,但十雙手、一群人托舉的希望,足以照亮孩子的未來。”這是他們的共識,更是他們踐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寫照。未來,他們還將繼續(xù)以黨團為紐帶,匯聚更多愛心力量,讓助學暖流跨越山海,托舉起一個又一個困境中孩子的求學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