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區(qū)和平天山社區(qū)辦公樓內(nèi),有一處居民心中的“寶藏地”。在這里,大家或伴著旋律歡歌起舞、圍坐暢談生活瑣事,或在書架前靜心閱讀、于棋盤旁休閑對弈。這個集健康驛站、文化展廳與共享課堂于一體的多功能公共空間,總能讓人找到屬于自己的愜意時光,浸潤在濃濃的社區(qū)溫情里。而這幅和諧畫面的背后,離不開該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古麗米拉·玉蘇甫的默默付出與精心守護。
參加工作11年來,古麗米拉·玉蘇甫從普通社區(qū)工作者成長為社區(qū)“領頭雁”,以點滴付出溫暖人心,尤其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表現(xiàn)突出,詮釋了基層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在社區(qū),古麗米拉·玉蘇甫有個廣為人知的稱號——“草根宣講人”。自2018年起,她牽頭組建全疆首支“古麗有話說”鑄牢草根宣講隊,打破“臺上講、臺下聽”的傳統(tǒng)模式,推出“居民當主角”的互動宣講機制。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法律服務、教育優(yōu)惠、醫(yī)療社保等政策,經(jīng)她用家常話娓娓道來,變得通俗易懂;“你問我答”的形式,讓政策解讀成為有來有往的對話。
截至目前,該宣講隊已累計開展活動2000余場,覆蓋2.6萬人次。此外,擔任克拉瑪依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講解員期間,古麗米拉·玉蘇甫進行100余場宣講,以生動講述和真情交流,讓6000多名參觀者在潛移默化中凝聚起“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共識。
和平天山社區(qū)是多民族混居的老舊小區(qū),公共空間匱乏曾是居民反映的焦點問題:想下棋沒場地、孩子放學無處去、鄰里交流缺平臺。這些難題,古麗米拉·玉蘇甫看在眼里、記在心上。2024年,她主動向上級申請,將社區(qū)一處閑置地徹底改造,打造成如今功能齊全、廣受歡迎的“鄰享”文化中心。居民王女士欣喜地說:“現(xiàn)在我能帶著孫子來這兒一起看書,還能和鄰居下棋、聊天、彈樂器,日子過得其樂融融,這里就像我們的另一個家?!?/p>
社區(qū)工作瑣碎卻關乎居民幸福感。2023年夏天,社區(qū)8號樓前因停車位產(chǎn)生爭執(zhí),貨車司機劉師傅和接送孩子的張女士各執(zhí)一詞。古麗米拉·玉蘇甫接到電話后立即趕去勸說,并連續(xù)三天蹲點觀察,最終推出“共享停車”方案:設立提示牌、建微信群預約機制,協(xié)調(diào)3個臨時車位。方案落地當天,她請兩人一起掛牌,兩人笑著感慨:“古麗米拉書記讓我們明白,各族居民就該像一家人一樣互相體諒?!?/p>
這樣的暖心事,在古麗米拉·玉蘇甫11年的社區(qū)工作中不勝枚舉:為老人協(xié)調(diào)安裝182個安全扶手、288個助力門把手;盯著“百姓心愿墻”帶頭認領91個“微心愿”,幫獨居老人換昏暗的燈泡,給困難家庭送去應急的用品……在她眼中,社區(qū)工作從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把每一件關乎居民的小事辦實、辦好,就是最實在的民生大事。古麗米拉·玉蘇甫說:“居民的笑臉,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