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使出“十八般武藝”全力開拓市場,既注重多方推進又實施重點突破,努力推動農產品銷售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可以讓新疆優(yōu)質農產品既賣得出更賣得好,各地才能在統(tǒng)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交出合格答卷。
□岳燕云
又到了瓜果飄香的季節(jié)。放眼天山南北,各色瓜果正集中上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瓜果之鄉(xiāng)”該如何做好農產品銷售?這是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一道必答題。
瀏覽近日全區(qū)各媒體的報道,我區(qū)有的部門舉辦“云”上產銷對接活動,有的地州建立了從田間到商超的購銷閉環(huán),一些地方的社區(qū)干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志愿者主動為農戶聯系銷售渠道……全區(qū)各地不滿足于已有各類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紛紛創(chuàng)新思路,使出“十八般武藝”全力拓寬農產品銷路,讓我們看到了各地各部門對“三農”工作的關注和用心。
脫貧攻堅決戰(zhàn)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成熟的農產品不能及時賣出去,農民一年乃至數年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各地只有全力以赴,使出“十八般武藝”促進農產品銷售,才能為農戶覓得更多商機,讓他們在農產品銷售遇冷的外部環(huán)境中擁有更多銷售選擇,幫助他們實現穩(wěn)定脫貧增收,進而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當然,使出“十八般武藝”促農產品銷售,主要目的是通過綜合施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利用起來,為農產品廣辟市場。因此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學會十指彈鋼琴,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基礎上,把握住重點來促進農產品的銷售。
要抓住消費新變化。疫情面前,無接觸式配送方式因減少了中間環(huán)節(jié)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廣受歡迎。開拓農產品銷路,要抓住這一消費新變化,向“互聯網+”要市場,尤其要用好電商這個“抓手”,讓優(yōu)質農產品與全疆乃至全國消費者實現無縫對接。
要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也需好宣傳。網絡直播帶貨為農產品銷售打開了一扇窗。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一些領導干部急農民所急,在網絡直播間大力推銷當地農產品,受到廣泛關注,效果非常好,有的甚至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將滯銷的農產品銷售一空。我們要對這樣已在實踐中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新型銷售模式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提升,讓它在促農增收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要發(fā)揮干部穿針引線的作用。各級干部可利用自身工作單位的平臺尋找更多社會資源。今年以來,為破解農產品銷售困境,我區(qū)不少干部甘當“紅娘”,廣泛發(fā)掘自身資源,穿針引線,連接產銷兩端,解決了許多農產品銷售中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這個特殊的豐收季,各級干部更要沉下心、俯下身,幫助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尋找銷路。
近日,900噸喀什新梅包機出了疆;在“云”上產銷對接活動中,我區(qū)貧困地區(qū)農產品簽約7.75億元……實踐證明,只要我們使出“十八般武藝”全力開拓市場,既注重多方推進又實施重點突破,努力推動農產品銷售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可以讓新疆優(yōu)質農產品既賣得出更賣得好,各地也才能在統(tǒng)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