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期間,進入全市10所試點學校開展體育鍛煉的市民群眾達1519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3所中小學校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室內外體育場地(館),占全市中小學??倲档?3%。(詳見《克拉瑪依日報》2025年2月24日02版)”
中小學校打開校門,在雙休日、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籃球場、足球場等體育場館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好事,為廣大市民就近、免費享受更多優(yōu)質公共體育資源提供了可能。然而,要想把好事辦好,打開校門只是第一步,好的管理和服務才是決定好事能否成為常事的重要因素。
面向公眾開放后,中小學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和服務主要面臨3道關口——
第一關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市民前往體育場館的主要目的是開展體育運動,但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足球、籃球等劇烈運動。如果市民在中小學校體育場館運動時出現意外,該由誰來負責?
面對這一問題,克拉瑪依市教育局未雨綢繆。據2025年2月24日《克拉瑪依日報》報道,克拉瑪依市教育局將發(fā)布安全指導意見,對學校體育場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路徑指示牌設置、安保與保潔人員增配、急救設備配備等7個方面作出明確要求,加大監(jiān)督管理力度。
上述做法值得稱贊,但我認為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參照學生購買“學平險”防范風險的方法,引入商業(yè)保險機制,進一步提升市民入場運動的安全保障;比如通過簽署風險告知書的形式,進一步增強入場市民的安全意識、厘清安全責任。
第二關是維護。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后,中小學校的體育場館沒了“休息日”,隨著使用頻率提高,體育場館及相關設施的“體檢”、維修和養(yǎng)護由誰負責?
對此,江蘇省的一系列做法值得借鑒。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2021年12月17日的一則報道提到,南京市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除讓其指導居民科學健身外,還讓其挑起了巡查、報修小區(qū)健身設施的擔子。此外,市民也可以在發(fā)現健身設施故障后,及時通過智慧平臺報修,為小區(qū)健身設施的維護上了“雙保險”。
而同樣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機制,且擁有“立克辦”城市綜合服務App、“克拉瑪依智慧黨建—源動力在線”平臺和社區(qū)網格化管理幾項“法寶”的克拉瑪依,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關是資金。無論是落實好中小學校體育場館的安全責任,還是做好其維護工作,都離不開充足的資金保障。
體育場館的維護費用不低?!段鲗幫韴蟆?021年9月13日的一則報道提到,位于西寧市昆侖橋下的籠式籃球場和足球場總是被人蓄意破壞,護欄網6天內破了4次,且都未抓到肇事者。護欄網破損處的維修費用大概為500元到1000元,如果要替換整面護欄網需要3000元以上。那么,這樣的維修費該由誰來承擔呢?
中小學校體育場館的開放不是一朝一夕,因此產生的場館運維費用總要有人“買單”。因此,除了要持續(xù)叮囑入場市民愛護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外,還得明確場館的維護權責。
當然,作為主要受益人的入場市民應該文明使用體育場館和設施,如果不慎或蓄意損壞體育場館和設施,都應該進行相應賠償。中小學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者也需要探索更優(yōu)的運行機制,比如以便民惠民為前提,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運維,或嘗試低收費開放等。
總而言之,克拉瑪依市中小學校體育場館面向公眾開放已經走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樹立起了那個便民惠民的“1”。今后,便民惠民的成色能否越來越足?讓我們拭目以待后續(xù)管理與服務帶來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