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混輸泵肩負著整個車23井區(qū)與503井區(qū)的交油重任
●混輸泵電機損壞,搶修戰(zhàn)的“重頭戲”是“人力”換電機
●他們要將兩臺重達300公斤、相距5米左右的電機進行人工互換
“咦?這臺泵怎么無法遠程啟動了!”
11月7日18時,采油一廠第三采油作業(yè)區(qū)采油三班員工蔣桂文通過監(jiān)屏,發(fā)現本應24小時工作的23-1混輸泵停止了運轉,隨之分離緩沖液位不斷升高,泵出口壓力數值異常,屏幕上顯示“變頻器故障”。
這讓蔣桂文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即向班長王德君匯報。
要知道,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拉油車很難調配到位,“原油外交”全憑這臺混輸泵來完成,可以說23-1混輸泵肩負著整個車23井區(qū)與503井區(qū)的交油重任,一旦停止工作,將會造成嚴重后果。
于是,一場齊心協(xié)力、爭分奪秒的應急“時速搶修”正式打響。
吹響“集結號”
“羅成,23-1混輸二號泵現在無法啟動,快去看下到底什么問題。”電工羅成接到王德君的電話,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他要做的是“確定原因,找出癥結”。
通過快速仔細檢查,羅成首先排除了控制箱電源故障,隨后他又使用手搖絕緣測試儀,排除了電源控制箱到混輸泵電機間的電纜故障……經過一步步排查后,最終確定了是混輸泵電機損壞。
“劉海,我們混輸泵的電機壞了,急需你們的技術支援?!钡弥鞍Y結”的王德君迅速撥通了維修班劉海的電話,因為“專業(yè)的事必須要由專業(yè)的人來解決”。
近300公斤的電機,正常情況下需要吊車來配合調換。但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等待吊車來輔助更換顯然是不現實的。于是,除了在現場的羅成、王德君和劉海外,得知混輸泵電機故障的采油三班其他5名男員工也都不約而同地趕到現場,他們要憑借“人力”大干一場。
至此,8名應急“作戰(zhàn)員”集結到位。
打響搶修戰(zhàn)
“是二號泵的電機有問題?!?/p>
“現在配件沒辦法到位,一號泵停止工作有段時間了,就是因為沒法更換配件?!?/p>
“我們能不能來個資源整合?把一號泵的電機拆下來裝在二號泵上,將兩個泵拼成一個泵先應應急?!?/p>
8名應急“作戰(zhàn)員”都是在應急搶險中磨練出的“急先鋒”,來到現場后,大家迅速討論出了統(tǒng)一“作戰(zhàn)”方案。
說干就干,所有人快速分工。羅成負責拆卸兩個電機的線路,吐爾洪江和張俊生開始拆卸電機底座螺栓;王德君、周衛(wèi)東負責卸電機連接螺絲……大家各司其職,現場工作有條不紊地全面鋪開。
不到半個小時,準備工作已全部就緒,接下來,就是此次搶修戰(zhàn)的“重頭戲”——“人力”換電機,他們要將兩臺重達300公斤、相距5米左右的電機進行互換。
“過去咱們的祖父輩干這活兒,不都全憑人拉肩扛嘛!”“對,他們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在相互的鼓勵下,他們激發(fā)出了石油人的戰(zhàn)斗力。
“人力”換電機
8個人分成兩隊,站在泵電機的兩側,他們分別手握1根長約5米的撬棒,用最原始的方式,人工卸下了兩臺電機,下一步是進行最為關鍵的對車互換。
王德君站在隊伍最前端負責指揮,他目光專注,神情凝重。因為在更換電機過程中,必須要保證電機平穩(wěn)且與減速箱對齒,由于都是金屬齒輪,齒間不能彼此碰撞,否則會造成損傷,整個過程必須保證嚴絲合縫地與電機對中,最終確保接觸咬合,沒有松曠,才算是順利完成更換。
對車工作還尤為考驗眼力,但由于冬季天黑的早,泵房燈光不足,王德君只能借助手電燈光進行精準校對。陳君健等4人站在最前端抬著電機,后方由劉海與別克兩人使用撬棒進行挪移微調,1人打著手電筒,大家一起聽著王德君的指揮:“可以再往前點……過了過了,退后一點……靠左,靠左一些……”
“好了,好了。對上了!”王德君掩飾不住興奮,最后一聲指令,電機順利完成對齒。
從隊伍集合到對車完畢,不到兩個小時,這支臨時組成的應急“作戰(zhàn)隊”順利完成了“人力”更換大型電機的緊急任務,為該作業(yè)區(qū)保質保量完成“原油外交”任務作出了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