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學生在面食檔口打餐。通過透視明檔,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食品的制作過程??死斠廊請笸ㄓ崋T 白海 攝

用餐間隙,一名學生觀察地理模型??死斠廊請笸ㄓ崋T 白海 攝
4月10日,隨著午間放學鈴聲響起,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的食堂“‘勵耘’餐廳”漸漸被師生的歡聲笑語填滿,美食檔口前陸續(xù)排起了長隊,幾十種現(xiàn)制菜品香氣四溢,一旁的就餐區(qū)座無虛席。
當天是該校食堂升級改造完工后首次投用。
為了嚴防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全面加強學校食堂規(guī)范管理,讓學生吃上“放心餐”“營養(yǎng)餐”,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于1月起對該校食堂進行全面升級和改造,通過創(chuàng)新運營模式、豐富餐品種類、改善就餐環(huán)境、提升文化內涵等多種舉措,使食堂實現(xiàn)“分類清晰、明廚亮灶、智慧管理、營養(yǎng)豐富、文化浸潤”的目標。
明廚亮灶的智慧食堂
走進食堂,餐廳寬敞明亮,不同檔口為師生提供涵蓋各種菜系、品類的美食,不僅兼顧學生的口味和喜好,也滿足了學生健康成長所需的營養(yǎng)。
滿堂的青翠綠植和土培、水培花卉點綴在整齊擺放的嶄新餐桌椅之間,仿佛形成了一個室內植物園,為師生們帶來了更舒適的就餐體驗。
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升級改造后的食堂共有14個檔口,分別于早晨8時至10時、中午13時30分至14時40分、晚上18時40分至21時面向全校師生開放,最多可同時容納2000名師生就餐。
自助選餐計費、“刷卡”“掃碼”“刷臉”支付、后廚全覆蓋監(jiān)控……該校加強落實“互聯(lián)網(wǎng)+明廚亮灶”工作,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智慧食堂”,學生不僅可以通過透視明檔直觀地看到食品的制作過程,通過監(jiān)控大屏全方位掌握食品制作、存儲、分發(fā)等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還能通過手機APP查看用餐消費情況、進行餐品預定。
傳播知識的文化食堂
除了最大程度提升師生用餐體驗,該校還本著“全資源課程化”“全視界課程化”的原則,在改造食堂的過程中融入“環(huán)境育人””生活育人”的理念,推動食堂從單一的供餐功能向多元化、教育型空間轉變。
食堂墻壁上張貼著有關“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文化標語,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修身養(yǎng)性,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展架上擺放著涵蓋農業(yè)生產、工業(yè)制造等多種領域的典型模型,從犁、鋤頭等農耕工具模型,到蒸汽機等工業(yè)生產設備模型,學生在進餐之余,可以深入了解各類生產工具的功能與演變過程,理解科技進步對社會生產力提升的重要意義。
地形地貌立體模型、地球儀等地理模型擺放在食堂的顯眼位置,將抽象的地理知識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地理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
餐廳隔斷被做成了書架,上面陳列著文學作品、人文社科讀物等多品類書籍,學生在用餐間隙可以隨手翻閱,既填補了碎片化時間,又充實了精神世界,不但能夠養(yǎng)成隨時隨地閱讀的好習慣,還能提升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食堂內安裝了8臺大屏幕電視,在學生用餐時段播放涵蓋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新聞內容,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時事,關注國家發(fā)展動態(tài),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
一系列舉措實現(xiàn)了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場景的有效銜接,使食堂不僅是滿足師生飲食需求的場所,更成為了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育人場”。
“我們食堂的名稱‘勵耘’出自原北師大校長陳垣的書齋‘勵耘書屋’,意為‘勵精圖志,勤奮耕耘’?!痹撔O嚓P負責人說,希望學生在食堂中不僅能夠品嘗到美味的飯菜,更能夠吸收到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在一日三餐中吃出身心健康、吃出文明素養(yǎng)、吃出精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