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活動設置
????將活動實踐單元和《克拉瑪依日報》中的本土新聞相結合,使核心任務變得更接地氣
????評價方式改變
????將本土資源和語文試題結合,打破傳統(tǒng)試卷題塊割裂的狀態(tài)
????為踐行新課程理念,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市教育研究所立足我市本土文化資源,在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等方面探索出了符合克拉瑪依區(qū)域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凸顯了學科育人效果。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
????課堂更接地氣
????在A4紙上繪制出《克拉瑪依日報》微信公眾號的留言頁面,在寫下新聞留言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也不斷活躍起來。
????這是我市實驗中學高一年級學生在完成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學習活動時的畫面。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跨媒介信息的獲取、呈現(xiàn)與表方式,觀察、思考不同媒介語言文字的運用,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審視信息的思想內涵,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市教研所為我市高一年級學生擬定了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第四單元《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學習活動——
????“假如時間回到2021年,你看到《克拉瑪依日報》中關于鞏梓文的相關報道,請你選擇3種角色在《克拉瑪依日報》微信公眾號里留言,角色分別是我市一名中學生、一位孩子的媽媽、捐款的個人或企事業(yè)單位負責人。請在A4紙上勾勒手機草圖,模擬留言?!?/p>
????“這一單元屬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在參加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結合新課標、新教材以及克拉瑪依學情,翻閱本地新聞資源,了解近期社會熱點,再敲定單元的主問題鏈、核心任務,并擬定課時、確定學習目標、修訂子任務?!笔薪萄兴Z文教研員邱逸文說,“除了與學科專業(yè)相關的期刊和網(wǎng)絡資源外,我們認為最能體現(xiàn)區(qū)域生活特點的資源就是《克拉瑪依日報》。”
????邱逸文說,將活動實踐單元和我市本土新聞相結合,核心任務就會變得更真實,更接地氣,也更具有落地的可能性。教研員帶領我市中學語文教師,通過翻閱《克拉瑪依日報》,在“嗨克拉瑪依”客戶端進行搜索查詢,收集了與第四單元教學相關的新聞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最終在語文課堂上實現(xiàn)了技術手段和學習內容的雙重跨越,真正實現(xiàn)了“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教學評價創(chuàng)新
????融入本土文化
????“家鄉(xiāng)的一景一物總能牽動我們的情思,在克拉瑪依66歲生日到來之際,克拉瑪依日報社舉辦了‘我眼中的克拉瑪依’微視頻拍攝比賽活動,假如你是參賽選手,要選取克拉瑪依的一處地標性景觀進行拍攝,請為你的拍攝寫出腳本?!?/p>
????這是2022年我市高一語文質量監(jiān)測考試中的一道題。
????這道監(jiān)測試題對應高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家鄉(xiāng)文化生活》。這一單元意圖讓學生通過采訪、考察和查閱文獻等方式,了解家鄉(xiāng)的人和物,深入認識家鄉(xiāng)。
????“大油泡”靜靜佇立,映照四季變遷,反射日月星辰;穿城河橫穿城區(qū),宛如一條玉帶;獨山子大峽谷呈現(xiàn)出曠闊的自然之美……
????學生用文字描繪出的畫面,有些是定格的美好風景,有些反映了克拉瑪依的發(fā)展變遷,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運鏡穿過九龍?zhí)蹲呃?,拍攝一人走上樓梯的局部中景,最后遠景拍攝九條龍口中的瀑布全景……”
????在這份答卷中,學生不僅描寫了九龍?zhí)兜拿利惥吧?,還體現(xiàn)出了對攝影技巧的靈活運用。
????“學生對攝影專業(yè)技巧的了解遠非語文課上所學,由此能夠看出,我市實施的多元化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實現(xiàn)并促進了跨學科的融合?!鼻褚菸恼f。
????另外,本土資源還出現(xiàn)在了我市2022年質量監(jiān)測八年級語文試卷里。
????這張試卷以“克拉瑪依的橋”為主線,命題圍繞主題詞“橋”展開。從“油城尋橋”到“橋是一條放大的板凳”“橋是歷史的見證”“橋是智慧的結晶和情感的載體”,再到最后的寫作題“走在那橋上”,打破了傳統(tǒng)試卷板塊割裂的狀態(tài)。
????這樣的命題結構及內容體現(xiàn)出了市教研所積極響應國家“雙新”課程改革,促進評價方式轉變。而將本土資源和語文試題的結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克拉瑪依的了解,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